字體大小:

心臟疾病手術-心室中隔缺損

病理生理:

正常情況下左心室收縮期壓力可達120mmHg左右,而右心室收縮壓力僅在30mmHg左右,因而通常情況下心室中隔缺損所造成的分流為左向右分流。心室中隔缺損對病人的影響主要取決於缺損的大小和肺動脈壓力的高低。缺損小者分流量小,肺動脈壓力低,對病人無明顯影響,但可發生感染性心內膜炎的併發症。中等大小缺損,左向右分流量較大,肺血增多,肺動脈壓力增高,使心肺功能受到一定影響,並隨著年齡增長而加重。大型室缺損分流量極大,肺動脈壓力明顯增高,逐步以左向右分流發展到雙向分流,最後出現心力衰竭、缺氧,而失去手術治療機會。

臨床症狀:

病人症狀的輕重與缺損大小有關,缺損小時分流量小,相當於以往所稱的Roger氏病,常無明顯症狀。缺損較大者分流量較多,可致病人發育限制,活動後出現心悸、氣喘、乏力等症狀,並有咳嗽、反復上呼吸道感染或肺感染等表現,此時可有心力衰竭發生。大型室中隔缺損分流量大,嬰幼兒或新生兒即可出現心力衰竭,進食時甚至休息時既有心悸氣短的表現,缺氧出現的也早。

手術治療(治療):   

小型VSD,無症狀,分流量小,即Qp�Qs<1.5:1,或無肺動脈高壓趨勢手術可延遲到學齡前。

中等及大型缺損,伴有較嚴重的肺充血症狀,及慢性心功能不全,Qp�Qs,2:1,易產生肺動脈高壓,主張早期手術。一般手術年齡在6月∼2歲,以防止肺血管不可逆性病變的發生。對於6月以下,有嚴重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反復呼吸道感染,藥物不能控制者,應及時手術治療。

多發性肌部VSD伴肺動脈高壓者,由於手術修補缺損困難,死亡率高,可以先做肺動脈環縮,2∼3歲後解除肺動脈環縮,同時修補缺損。

肺動脈瓣下型VSD伴有主動脈瓣脫垂者,主張早期手術,以防瓣膜脫垂加重,導致主動脈瓣關閉不全。手術適宜年齡為四五歲以前。

治療方式:

室間隔缺損一旦確定診斷,原則上應儘早於全身麻醉下,施行體外迴圈,進行心室中隔缺損修補術,這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較小的缺損雖對循環功能無明顯影響,但一旦併發感染性心內膜炎,則治療時會有諸多困難,因而應適時手術治療。
本文作者:黎方中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