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反覆就醫看診檢查都正常 原來是老人憂鬱症上身

「我真的生病了!為什麼查不出來?」家中的長者常抱怨身體病痛,檢查卻又都正常時,要小心是不是得了憂鬱症。

67歲的張先生,暑假跟家人去一趟北歐之旅,回台灣時行李延誤了3-4天,當時他很擔心,睡不著覺,沒想到從此就開始覺得頭昏、胸口悶、容易疲倦。他擔心自己得了心臟病、癌症、或者是中風,每天都要求家人帶他去醫院做各種檢查,即使檢查都正常,回家後又會跟家人說剛剛自己哪裡可能忘了告訴醫師,要再找另外一位醫師問一次,連續兩個月來,已去了4-5家醫院,看了不同科別十多次的醫師,漸漸的,張先生開始睡不好,吃不下飯,覺得自己沒希望了,記憶力也越來越差了,以前健步如飛的他現在光走到巷口都要花個十來分鐘,家人以為他得了失智症。

有時候看似小事的事情一發生,如張先生只是裝載一般衣物的行李箱不見幾天,就可能引發憂鬱症。老年憂鬱症患者通常會出現失眠、食慾差或對任何事沒興趣等症狀,不會直接說自己心情不好,反而是常常以描述自己身體上的種種病痛來表現,讓旁人更容易忽略,以為只是老人家瞎操心。老年憂鬱症患者,可以使用抗憂鬱劑進行治療,不僅能改善老人家的心情,也能減少不明原因的身體抱怨,但是有些老年憂鬱症患者對藥物要有反應通常慢些,因此更需要有耐心地鼓勵老人家接受治療。除了藥物治療之外,用認知行為治療的方式鼓勵老人家改變負面的想法也有不錯的效果。

另外老人憂鬱症患者有時也會伴隨著像張先生一樣的「假性失智」情況,也就是病人看來反應變遲鈍、記憶力變差,看起來很像失智症。與一般失智症患者的記憶力退步不同的是,憂鬱症引起假性失智的老人家通常認知功能的退步是有比較明確的發作時間,常面對問題會常放棄回答或說自己不知道,一般失智症患者是模模糊糊慢慢退步的,面對問題可能會回答卻回答錯誤。假性失智的患者通常會強調自己事情變得不會做,失智症患者卻會儘可能隱藏自己的失能,甚至自己不覺得自己的記憶力有退步。

隨著高齡化社會的來臨,內政部去年年底統計,65歲以上的人口269萬,佔總人口11.5%,用老年憂鬱症盛行率約12%來估計,國內至少有32萬老年人罹患憂鬱症。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暨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統計分析,去年65歲以上老年族群自殺死亡率(每十萬人口32.1人)仍高達一般人口的2倍(每十萬人口15.3人),自殺原因以慢性疾病問題最高(37.3%)、其次為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31.8%)。因此對於老人家的心情,更需要持續的關心鼓勵、陪伴老人家進行適當的運動,也能幫助老人家早早走出憂鬱,重拾歡顏,若發現有憂鬱、失智傾向或是自殺企圖,應儘快就醫求助,以免憾事發生。
本文作者:國泰綜合醫院精神科主任 葉宇記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