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不只為了生小孩:男性勃起困難之性治療

不只為了生小孩:男性勃起困難之性治療_圖1

作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鐘國軒

他有一姐一妹,背負傳宗接代的任務,大學畢,無明顯生理疾患,生活作息正常,並沒有經常性成癮物質使用。35歲時與小他5歲的妻子結婚,因婆媳問題情緒時有波動。兩人於婚後隨即懷孕,然未滿第一孕期即流產。之後太太於受孕期頻繁要求行房持續約半年,許先生逐漸厭惡行房,同時發生勃起困難。一個月僅行房23次,然夫妻間感情尚稱和睦。

經中醫、婦產科、泌尿科診察,治療後曾受孕2次,然仍流產。之後為了受孕,於生殖醫學中心醫師建議下,於行房前服用勃起治療藥物協助受孕。因診斷夫妻均無相關之器質性疾病,同時轉介至本院精神科接受性治療。

經評估後以認知行為取向的心理治療模式進行治療,預計進行3次,以恢復勃起功能及享受性生活為主要治療目標。主要治療策略為說明性治療的原理,協助自最近一次無法勃起的經驗中確認相關誘發因子,並依據評估結果將治療分非性器官期、性器官期及性器官置入期等三階段進行,藉以轉移行房時的問題思考內容,讓雙方享受行房的樂趣。

許先生於一個月後第二次返診時,已樂於行房,每週達23次,並於數次行房後陰莖硬度可達滿意程度;此外,他的自信提升,自認在婆媳問題間扮演更佳的協調角色。然為協助改善太太的情緒障礙,許先生期待另約門診時間陪同太太就診,並討論如何夫妻一同進行治療。

預約之第三次治療許先生未到診,以電話表示性生活已相當協調,太太的情緒困擾亦改善,囑日後可至門診追蹤即可。

男性勃起疾患有數種治療模式,因考量許先生動機強,且有明顯扭曲之思考內容合併相關之性行為及性功能障礙,選擇以認知行為治療模式介入。

仔細分析,他的促發因子為婚後為產子的密集行房,將生小孩的期待與性行為制約,改變了個案對行房的態度及看法。因其急於行房而忽略前戲的重要,直接導致機械化行房的不適感,則形成疾病的維持因子。另因厭惡行房而將偶發之勃起困難與性行為相連,則將勃起障礙推向顛峰。此外,婆媳問題亦扮演重要的心理社會層面的惡化角色。

治療時依據評估結果順利地調整許先生對行房的想法,並成功地去除問題想法與性行為的連結。許先生於第二次治療時回顧治療過程時表示,自己因太注重生孩子而忽略了性的意義,如今可以改變注意力的焦點在享受閨房之樂,是最大的體驗與收穫。此外,因自信的提升而逐漸促進家庭系統的轉變,則是一個意外的驚喜。

就這個案例而言,建立合作性的醫病關係、改變問題情境、引導個案主動發現治療因子等,是他治療成功的關鍵。

不只為了生小孩:男性勃起困難之性治療_圖2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