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癮君子的殺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將變成世界第五大病!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港院區 鍾飲文副教授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內科 王傳生主治醫師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資料顯示,全世界共有六億人口面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威脅。當其他疾病因醫學的發達而日益減少之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卻有逐漸上升的趨勢,預計在二零二零年,將變成世界上第五大疾病。根據行政院衛生署民國九十三年臺灣地區死因統計結果,支氣管炎、肺氣腫及氣喘佔臺灣地區所有死亡原因第十一位及佔高雄市第十三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形容慢性支氣管炎或肺氣腫所造成的呼吸道氣流阻滯。患者的氣管壁增厚和腫脹,平滑肌收縮,氣管分泌過多黏液,加上肺泡壁受到破壞,以致降低肺部氣體交換功能。此病的早期病徵並不明顯,大部份患者均忽略持續多年的咳嗽或輕微的呼吸問題,在呼吸經常感到困難時才去看醫生。

慢性支氣管炎的症狀包括:呼吸短促,長期咳嗽及大量咳痰,當痰液顏色變時,表示呼吸道有感染。若惡化到肺泡壁受到破壞,則會形成肺氣腫,肺氣腫早期的症狀為運動後的呼吸困難,若惡化時連休息狀態也覺得呼吸困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包括:吸煙、職業接觸粉塵和煙霧、空氣污染、童年時期頻發呼吸系統感染、年齡、先天對哮喘易感人群及α1—抗胰蛋白脢缺乏,其中80%∼90%因吸煙所致(包括主動和被動吸煙)。診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應以「肺功能檢查」分類標準,如果僅依賴於體徵和症狀來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則當患者喪失50%以上肺功能時才能得出診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藥物治療包含:

1. 支氣管擴張劑如副交感神經拮抗劑,乙二型交感神經剌激劑與茶鹼類,藥物劑型包括針劑、口服與吸入劑型,其中吸入劑型者所需劑量少,作用迅速,副作用低,為首選的給藥方式。

2. 抗發炎治療以類固醇為代表,一般以重度者或嚴重發作時才考慮使用。

3. 抗生素治療:急性發作多起因於呼吸道感染,一般以使用一週左右為原則。

戒菸和避免吸入剌激物對於防止誘發及加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非常重要,運動有助肺功能的改善,肺部復建是學習一些特殊的呼吸方式如腹式吸氣與厥嘴呼氣,併用心理復健以減少沮喪焦慮…等心理症狀,來達到減少氣流之阻塞及呼吸道症狀。總而言之,戒菸及配合醫師指示復建與用藥,即能輕鬆地擺脫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陰影,也才能暢快的呼吸。


新聞資料來源:高醫醫訊月刊第二十六卷第五期(95年10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