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談高齡化社會的退休計劃

台灣地區人口老化日益嚴重,再過幾年國人平均壽命將超過80歲,過去一直以65歲作為老年退休指標的觀念應該重新修正。如果在65歲甚至更年輕時就退休,意味著你將還有一段不算短的日子要過。你準備好了嗎?你的身心健康狀況如何?退休準備金夠用嗎?退休生活該怎麼安排?

退休觀念的演變
西元1889年,德國首相俾斯麥選定65歲作為老年指標,人們也開始有了退休的福利制度。

二十世紀中後期,「提前退休」一度被奉為事業成功的象徵。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後,開始有人主張將退休年限延長為75歲。再就業、再出發的觀念逐漸為人們所接受,老人們普遍被期許能尋求具生產力、有參與性的工作,持續貢獻出他們的經驗與智慧。

延後退休
由於科技醫療進步、生活安適、工作性質多元化,現在有許多70歲、80歲的老年人仍然非常活躍,也普遍可以適任不同性質的工作。

提前退休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去年國人退休年齡已經提早到54.9歲,有近三分之二的人在60歲以前就退休,甚至有13%的人在50歲以前就退休。退休後如果體力、精神許可,可以花一部份時間,從事自己喜歡的低經濟性工作,也可以考慮接受再訓練,嘗試多元發展,甚至轉換跑道,尋找事業第二春。

目前仍留在職場工作的人,應該要有危機意識以及長遠的生涯規劃,隨時檢討自己對公司的貢獻度是否高於薪資報酬率,提升自己的內涵。

老兵不死、退而不休
什麼是「健康」?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健康必須包括身體(physical)、心智(mental)以及社會(social)三方面都健全。

什麼是「成功退休」?每個人都希望自己能一直過著自主、有尊嚴,可以「自我照顧」與「參與社會性活動」的生活。

從職場退下來的人,要積極創造多采多姿、有意義的生活,包括:社會、休閒、信仰、運動、學習,甚至生產各方面的活動。

你準備的退休金夠用嗎?
退休後最可怕的三件事:身體健康出問題、老伴離去以及退休金不夠用。由於擔心錢不夠用,有20%的美國人延後退休,有10%的人因財務考量而重返職場。把握住下列幾項原則,可免除「活著的時候,錢花光了」的窘境:

(1)即早規劃財務:年輕時至少每年都要把年收入的10%存起來,或是投資穩當的年金型儲蓄保險,作為退休準備金。

(2)檢視金額:至少要在退休前存夠15倍你退休後每年所需的花費額度。如果資金不是很充裕,必須採行「減低生活開銷」的方式。

(3)安養信託:保全至上,可以採行銀行的信託專戶管理,確保自己的積蓄不會被侵佔或挪用。

(4)開源節流:不斷高漲的物價指數以及身體老衰時昂貴的照護費用,常會造成許多人退休金準備不足的窘況。退休後,如果體力、精神許可,最好還能從事低經濟性的產出工作。

「在地老化」與「退休移民」
西元1990年代,「在地老化」(aging in place)的理念被普遍接受,成為北歐福利先進國家老人照顧政策的主流。過去,台灣的長者也大都希望退休後能繼續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活動。不過,最近這種想法似乎稍有改變,「退休移民」可能將會是未來「在地老化」的新趨勢。

「退休新時代」一書指出,在美國45-55歲的人,有三分之二想在退休後搬離原來居住的地方,到另一個城鎮生活。這些人試著提出「二階段退休計劃」,退休時如果身體狀況還不錯,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地方移居,等老到動不了或是健康出問題,再移居到老人公寓或安養中心。「在地老化」的觀念已被修正為「在最適當的地方老化」(aging in the right place)。
本文作者:桃園長庚醫院復健科 張肇雄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