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現代人常見的骨骼病變

人體的骨骼系統就像支撐大廈的鋼筋,人們常說做人要有骨氣,沒有骨氣的人軟巴巴的就會像骨骼系統出了毛病一樣,站立及行動方面均無法進行。骨骼系統有了毛病大多會找骨科醫師幫忙。而骨科學之原始定義為Orthopaedics,ortho是正統或矯正之意,pedics中文之意為小孩子,意思是矯正小孩畸形之學問。其實現在骨科學內當然不只有處理小孩子的問題,廣義骨骼的行動系統還包括附著在骨骼上的韌帶、肌肉、肌腱、關節等,而且既然是負責人體行動的功能,所以四肢的神經、血管也是在其範疇之內,因此骨科醫師日常能幫忙的地方便是人體的姿勢及動作系統。近年來由於人類壽命的延長,老年人口化的增加,使許多退化性疾病大幅增加;同時人們活動的範圍也擴大,交通工具越發達,相對地車禍或交通意外的數目也就有增無減,造成骨科醫師的需求大為提高。

傳統上骨科學是外科學的一支,近幾年來各大醫院的骨科早已獨立於外科之外,自成一學問。台大骨科由外科部獨立以來已有十年之久,其內又分為好幾個次專科,例如:一般骨科,處理常見的骨折問題、退化性疾病等,是骨科最基本之學問。脊椎骨科主要是看脊椎骨,也就是龍骨的病變,包括脊椎側彎、坐骨神經痛、脊椎脫位等問題。運動醫學科主要治療因運動而造成的傷害,如膝關節內前後十字韌帶的斷裂,肩關節脫臼,韌帶扭傷等。手外科也是一門專科的學問,因為手的構造特別精細,功能性的要求特別的高,所以手部受傷之處理原則有別於其他部位,需要特別講究。例如肌腱斷裂後,它的修補有一定的原則,要早期的復健才不會變得僵硬,可是復健運動太激烈又會把修好的肌腱扯斷,太晚才動又一定會產生粘連,使肌腱失去功能,所以治療上有兩難之處,必須有專門技術來處理。此外把截斷的肢體在一定的時間內再接回去也是一番大學問。最後一個次專科為小兒骨科,小孩的成長問題是很特殊的,所以單獨要分出來;

例如四肢畸形的矯正、先天性脫臼的治療等,均是小兒常見的毛病。國人就醫時常見骨骼問題大半在門診都可以解決,但遇到更特殊的問題時,醫師會互相轉診,尋求專家來服務。目前衛生署發下來的專科醫師證書只包括骨科專科醫師,尚未承認其細分科專科醫師,但國內除骨科醫學會外,另外有手外科醫學會、脊椎外科醫學會、運動醫學會、小兒骨科醫學會以及關節重建醫學會等,各就其專業學問範圍內,定期開會研討新知及分享經驗。

若依我行醫的經驗來看,一般現代人最常找骨科醫師幫忙者有以下幾點問題︰

一、意外傷害: 例如骨折、脫臼、肌腱斷裂…..等,尤其車禍仍是意外傷害中最常見的原因,其中又以機車車禍發生的骨折特別多,俗語說「開汽車是鐵包肉,騎機車是肉包鐵」,實在有道理。四肢骨折中也以小腿的骨折最多,尤其脛骨骨折最為常見,論語說孔子教導頑劣的門生以〝杖叩其脛〞,就是以手杖打學生小腿的脛骨,因為脛骨有三面,其中前內面只是皮膚包著骨頭,沒有肌肉保護,所以敲起來特別痛,記憶也最深刻。也因為沒有肌肉保護之故,脛骨受傷後很容易變成開放性骨折,也就是折斷的骨頭與外界有接觸時,很容易發生細菌感染變成骨髓炎,造成治療上很大的困擾。所以我們處理開放性骨折的原則,最重要的是要澈底清洗、擴創、去除污染,把骨折對好,再利用種種技巧把暴露出來的骨頭儘快以肌肉或皮瓣覆蓋其上;也就是把開放性骨折變成封閉性骨折,減少感染之機會,所以我們常說骨折發生後骨頭的癒合較慢,往往需要幾個「星期」才能完全牢固,但軟組織的重建只要幾「日」內就完全復原,就是這個道理。 由於現代手術治療骨折相當普遍,尤其是大腿骨之骨折大半打上釘子,病人很快就健步如飛,所以有人還以為每一種骨折均需要開刀,把骨骼對得很齊才不會有後遺症。事實上並不然,很多的骨頭並不需要斷端與斷端對正才可,例如鎖骨骨折,就是前胸最上面的骨頭就不一定要對的跟原來一般,事實上也很難對得很整齊,只要斷端有接觸,病人能永遠記著「抬頭挺胸」的動作,骨折就很快的會好起來;有時手術不良造成感染,或把骨膜剝離太厲害造成骨頭斷端缺血太嚴重,反而不易達到骨頭的癒合。

小孩子的骨頭較軟,發生的骨折也與大人不同,常常有像嫩枝式的骨折,就是小孩子的彈性較好,骨頭只斷一部份,此種骨折也不必手術,只要給予充份的固定後,自然會復原。此外小孩的大腿骨骨折也不須要開刀,也不必把斷端對正,因為小孩子大腿骨折有刺激生長之現象,若把斷端重新對得很整齊,癒合後反而會多長出幾公分,變成真正長短腿了,所以我們上石膏時只要把斷骨軸線對齊斷端,重疊兩公分亦無妨,骨頭就會癒合,而且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自動會修正其軸線,幾年後完全看不出來斷過的痕跡,這是小孩子特有的骨頭修飾作用。

二、關節炎:骨頭與骨頭之間為了能夠達到活動的目的而有關節的存在,內有關節軟骨及滑液囊,能讓我們能夠輕鬆自在的做各種動作。若發生炎症,則會有紅腫熱痛的感覺,且關節的活動功能就喪失了,反而不能動了,或者一動起來疼痛異常,而且常常天候一變關節先知,所以有關節炎的人對天氣冷暖較為敏感,會產生不適之症狀。

引起關節發炎的原因很多,最常見的是退化性關節炎。人的關節需要動來動去,會磨損關節面,年輕時新陳代謝的力量很強,磨損一點關節軟骨組織並不要緊,很快就有新的細胞補充上來,可是在受傷或使用太多、太久的關節磨損的程度遠超過再生的程度時,則關節面會愈來愈薄,甚至不見了而變成硬硬的骨頭,磨起來造成疼痛,也會產生骨刺。所以骨刺是退化的產物,並不是造成關節炎的原因,最好的治療方法便是預防。對所有的關節均是一樣,用太多會磨損掉,完全不用更不好,會喪失再生之活力,所以適度的運動配合適度的休息,是最重要的。我常常比喻說關節的保養就如擁有一輛轎車,若把車子當成二十四小時的計程車使用當然壽命不長,可是完全放在車庫內,生銹得更快,正常的使用應是規律的使用,定期的保養才對。就如人是「動」物一般,要能動才行。

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過敏性疾病的一種,本來我們身體內之組織從來不會排斥自己的組織,可是遺傳的因素或體質基因的改變,讓病患對自己關節囊的組織產生排斥,產生嚴重的發炎,由於常常發炎致使關節變形,甚至於關節面也被發炎細胞侵蝕得凹凸不平,骨質也變少了,一般而言類風濕性關節炎發作時,需要服用抗炎藥劑,也需要良好的復健來防止關節變形,若重複發生,可以用外科手術把滑液囊切除去除過敏原,若關節已破壞得太厲害,不能修補只好換上人造關節了。

痛風關節炎也是常見的疾病,由於患者體內缺乏酵素來分解普林,以致於代謝產物的尿酸在血中的濃度過高,到處沉積變成為痛風石而引起劇痛,甚至尿毒症。在四肢部位尿酸可在皮下沉澱成為硬硬的皮下腫瘤。痛風最常侵犯的關節則為腳的大腳趾,患者通常在服用大餐後,再加上飲酒更不得了,會有劇烈疼痛的感覺,由於這是代謝性疾病所以並不能痊癒,而是預防最重要,有此體質的人宜忌吃內臟、海鮮及紅色肉類,並且定期檢查血中尿酸之濃度,多喝水以助尿酸之排泄,現在也有藥物可以減少體內產生尿酸或增加它的排泄,但仍要醫師詳細規劃治療過程,並以食物療法最重要。
僵直性脊椎炎是好發於年輕人的免疫性關節炎,病患以骨盆腔的關節及脊椎最易發作,造成關節硬化,尤其發炎後關節周圍會有鈣質沉澱,使關節固定不動,在脊椎特別明顯。厲害的人甚至於整個脊椎均固定不動,頭也抬不起來,只能看著地上,日常生活極為不便,此種病患的血液中其淋巴組織分類有一特殊血清變化,可用血液鑑定出來。僵直脊椎炎會不定時地發作,平日可用藥物控制,同時要鼓勵病患多動,保持關節的活動度,以免走上完全僵硬的程度。

三、肌腱炎:現代很多人是假日運動者,平日工作忙碌,並沒有時間做運動,到了假日要彌補回來,就拼老命去運動,結果運動傷害就產生了,尤其暖身不夠,關節、肌腱尚未施展開來,突然的全力衝刺,便會把肌肉、肌腱拉傷。扭傷是最容易在腳踝附近產生,因為它是負擔體重最多的關節,而且每次走路、跑步均需要它,就是因為每天均要使用,所以它也好得慢,或者重複地做插花、打字等極需手部動作的人,也會造成手部的肌腱炎。此外我們俗稱媽媽手,就是因為媽媽平常要抱小孩子使用拇指的機會很大,造成拇指基部的發炎。
肌腱炎之治療在發作時,要讓肌腱休息,可給予適當包紮強迫它休息,也可給止痛消炎藥物,或局部給少量類固醇來降低發炎的現象,最重要的是預防措施,如充分的暖身運動,或包紮易受傷之關節,避免激烈運動..等。

骨骼行動系統是人體重要的系統,能讓我們能自由創作,自由行動,它的健康實在不容我們忽視。
本文作者:侯勝茂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