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看似雞眼的病毒疣

門診常有病人表示:「我腳上長了一個雞眼,常常自己削皮削到流血,然後又再長回來,已經好幾個月了,最近旁邊又多了一個小的……」查看病人的腳趾常發現長了一個角質化的東西,中間很明顯可以看到有一些黑色的小點,其實這是病毒疣而非雞眼。

病毒疣是手、足上常見的皮膚病,是一種因「人類乳突病毒」的感染而過度角質化造成的突起,在手、腳病灶上增生的角質很硬,常被民眾誤以為是雞眼而不以為意。其實,真正的雞眼是因為長期的磨擦和局部皮膚的壓力太集中而造成角質化現象,在削除雞眼時,常可見到在病灶中心壓痛點上堅硬的角質已經變白,削除時雖然很痛,但並不會有點狀出血的情形;而病毒疣則不同,它的病灶內聚集了一叢絲狀的角質,每一根絲狀的角質中心都有一條擴張的微血管,因此如果直接把病灶削開,常會有很多出血的小點,並且在治療以後,在其切面上可見到一些黑色的小點(栓塞的微血管)。病毒疣的病灶(以及被削下來的皮屑)具有傳染性,如果沒有好好的處理,久而久之病灶附近、病人的手,甚至是家人也會慢慢地受感染而長出新的病灶。

病毒疣最常用的治療方式是利用液態氮反覆冷凍病灶,造成病灶壞死而慢慢痊癒,通常須要多次的治療。病灶不多的病患有時也考慮切除、電燒或是雷射治療等。另外,類似雞眼的疾病除了病毒疣外,也有可能是其他較少見的汗管角質瘤,甚至是惡性鱗狀細胞癌等,因此若發現有疑似雞眼病灶出現,民眾千萬不要自行削皮,仍應至皮膚科進行檢查與治療,以免造成更嚴重的病症。
本文作者:臺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皮膚科 蔡秀欣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