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幼兒常見過敏症狀與治療

過敏是指生物體對外來的異物所產生的一種不適的反應,引起過敏反應的異物稱為過敏原,哪些是我們常見的過敏病?例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等。因為過敏病本身是慢性的發炎反應,慢性的發炎就會造成氣道或其他組織的過度敏感。

氣喘就是呼吸道慢性發炎,呼吸道之上層黏膜腫脹,造成呼吸道變窄,使得呼吸變得困難,此種變化有時可自行變好或經治療之後改善。氣喘亦會造成呼吸道敏感,對很多刺激物均有強烈反應,如對香菸、煙霧、花粉、冷空氣…等,因而引起氣喘發作,伴隨胸悶、咳嗽、喘鳴與呼吸因難。並非所有的氣喘病人皆有喘鳴症狀,有些患者只有咳嗽,尤其是夜晚與運動後。呼吸道病毒感染會增加氣喘發作,所以冬季的氣候善變且溫度較低季節裡,就容易刺激過度敏感的氣道引發氣喘的發作,再加上冬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旺季,更增加氣喘的發作。

過敏性鼻炎就是鼻黏膜慢性發炎,會造成鼻子超敏感,症狀包括流鼻水、打噴嚏、鼻子癢和鼻塞等,且幾乎是早上起床時最嚴重,至中午時,鼻塞症狀會減輕,如此可和一般的感冒一整天都會有流鼻涕、打噴嚏且少有鼻子癢的症狀來區別。

異位性皮膚炎又稱為異位性濕疹、過敏性濕疹,為皮膚慢性發炎造成皮膚超敏感。患者最初的皮膚症狀是紅斑、丘疹、劇癢,之後會因搔抓、揉擦導致繼發性病變,如破皮、脫屑、潰爛和多種式樣的色素沉著及皮膚增厚苔癬化。

異位性皮膚炎的病程分為三個時期:

嬰兒期:2個月到2歲,由前額、臉頰和頭皮開始,延伸到頸部軀幹和四肢伸側,可能侵犯至耳朵、手及拇指。
兒童期:2歲到12歲,四肢曲側,特別是膝後窩及前肘窩、手腕、足踝、頸子、眼瞼、背部、臀部及大腿。
青春期及大人:12歲以後,以乾燥而敏感的皮膚為特徵,分佈範圍同上。

過敏病控制須從環境、飲食控制及藥物治療三管齊下,在台灣,引起兒童過敏病最常見的吸入性過敏原有家塵蹣、蟑螂、羽毛、狗皮屑、貓皮屑、黴菌和花粉…等,常見的食物性過敏原包括蝦子、螃蟹、蚌殼海鮮、鱈魚、蛋白和牛奶…等。通常需由過敏免疫專科醫師透過檢驗病人血液是否有過敏原特異性抗體或皮膚試驗來了解病人對哪些過敏原過敏,再根據檢測結果教導病人如何避免過敏原,降低過敏病的發生及發作。

一、塵蹣:

環境控制中以塵蹣最為重要,減低塵蹣數量,最理想的作法是去除塵蹣的棲息地,例如地毯、布製傢俱或填充玩具,因為這些東西的使用確實會大幅增加住家塵蹣的數量。可能的話,整個房子都必須整理,但最重要仍在於病患的臥房、床墊和枕頭等,都必須包裹適當,包住過敏原同時需阻斷塵蹣所需的濕度及食物來源,床單及毛毯應該經常換洗(至少每二週一次),以55℃以上的熱水、太陽曝曬或以吸塵器去除塵蹣,但對存活在地毯中的塵蹣則無影響,窗簾採用最好用百葉窗,並使用除濕機維持低濕度(小於50%),因塵蹣在濕度小於50%的環境下,便沒辦法生存,亦可以用除蹣劑來降低塵蹣的存在。

二、動物過敏原:

有毛的動物(貓、狗、小老鼠)所產生的皮屑、尿液、唾液等可以導致過敏反應,住家必須避免這些動物,最好養在臥房之外,如果無法養在室外,至少每週要幫牠們洗澡一次,以降低過敏原的量。

三、蟑螂過敏原:

定期大掃除及使用除蟑劑,來減少蟑螂的存在。家裹的剩菜要馬上放上放入冰箱,或包住以防成為蟑螂的食物,且應定期清洗水管和水槽。堵住任何入口,以防蟑螂跑入屋內。

四、黴菌:

清潔長黴菌的器物能降低菌孢數量,室內溼度維持在50%以下可防止黴菌的增加,使用並經常清潔除濕機,可以降低黴菌的量。此外,空調不止能降低溼度也可濾去大黴菌菌孢,有效地降低室內黴菌的量,但需注意除溼機或空調經常清洗以免成為新的過敏來源或刺激物來源。

五、室外過敏原:

由植物和黴菌產生的花粉和孢子最容易引起症狀,花粉或黴菌發飆的季節,應儘量避免外出並關閉門窗。花粉在一天當中是以清晨和傍晚最多,若要開啟門窗要在早上十點至下午三點左右開啟同時使用空氣濾淨器。

六、香煙:

最重要是不吸菸也不吸二手菸,二手菸增加小孩產生過敏的危險,也使氣喘兒童加重症狀及嚴重惡化的機會,氣喘的病患都不該抽菸。

七、疫苗注射:

建議持續性氣喘病患每年注射流行性感冒疫苗,也許能夠降低呼吸道病毒感染所引起的氣喘發作。

在過敏病的治療方面,除了環境及飲食控制外,還包括藥物和減敏療法。在藥物治療方面,大致可分為症狀治療和抗發炎藥物;在症狀治療方面,過敏性鼻炎可用抗組織胺和局部鼻噴劑之血管收縮劑;氣喘可用支氣管擴張劑(選擇性乙型交感神經興奮劑、茶鹼類、抗膽鹼藥物),以上並不能大大減少過敏病慢性發炎,及過度反應的特性。抗發炎藥物(類固醇及白三烯素受體拮抗劑)則可改善過敏病的慢性發炎及降低其敏感度。這些抗發炎藥物特別是局部使用的類固醇是目前最有效的控制藥物,必須每日使用才能有效控制持續性過敏病的病情。民眾一聽到類固醇為之色變,但目前大規模臨床試驗顯示,孩童長期使用高劑量局部類固醇(每日劑量大於400微克),與對照組比較,是略有抑制骨骼生長現象,如每日使用量低於400微克對骨骼生長不會有影響。因此,在過敏氣喘專科醫師的指導下小心使用局部類固醇,並不會產生任何副作用。

類固醇是治療過敏病的根本藥物,平時以局部使用為主,持續長期使用局部類固醇,才可發揮抑制鼻炎和支氣管粘膜發生反應的功效,氣喘病人臨床症狀會因病毒感染、氣候變化及吸入過敏原等有起伏,但呼吸道慢性病症反應是持續存在,不能以間斷方式使用類固醇。目前依過敏病的嚴重度決定每日局部使用類固醇的劑量,當控制良好且繼續三個月以上,可考慮將每日局部類固醇的量減少四分之一或一半,長期控制良好將可依此原則減少劑量,將類固醇的副作用降低至最低。所以過敏的病人長期使用局部類固醇,不但病情可獲得改善,也不會因時常急性嚴重發作(此時需口服或注射類固醇),反而接受過多量的類固醇。

在減敏療法的使用上,目前多使用於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氣喘的治療,至於蕁麻疹和食物過敏的治療尚存爭議,較不考慮使用。最新醫學報告減敏療法於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可能有助益。並非每位過敏性鼻炎、過敏性氣喘病人都適合接受減敏療法,須要有下列條件才能確實從減敏療法中得到益處:

(1)診斷出明確的過敏原,如家塵蹣、花粉等;

(2)過敏原是無所不在,且較無法避免的,如果是食物過敏,則相對容易避免,並不適合做減敏療法;(3)已經努力做環境控制,病患症狀仍無法改善;(4)接受藥物治療,但改善程度,仍然反覆發作。有了上述四種條件,我們可以考慮讓病患接受減敏療法治療。

過敏病的產生是多種因子,而影響癒後也受到許多因素的影響,因此治療也該從多方面著手,包括了(1)對過敏原和刺激因子的避免;(2)適當且規律的藥物治療;(3)減敏療法的實行和(4)治療團隊的建立,讓父母、醫師、護士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積極參與,協助病患建立良好的身心狀態,鼓勵病患多從事運動,那麼過敏疾病的治療就能趨近完美。


作者小檔案

學歷:中山醫學院醫學系畢業
   台北榮總小兒部總醫師、專科醫師
   小兒科專科醫師
經歷:中華民國免疫學會專科醫師
   中華民國感染症學會專科醫師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及免疫學會專科醫師
現任:本院兒童醫學部主任暨兒童免疫過敏科主任
本文作者:嘉義基督教醫院 兒童醫學部主任/王壯銘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