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曾經熟悉的親密家人,你/妳忘了我嗎?!

當我們發現同住在一屋簷下的長輩,突然有一段時間在廚房煮食物卻忘了關瓦斯爐,走出家門去買菜卻忘了回家的路,甚至原本溫和的性格扭轉成暴怒、多疑,或者某日清晨卻忘了你是他的「誰」?

一開始長輩會在社區裡走丟,還會半夜獨自出門,曾被附近派出所「撿到」;或者還會到社區停車場,把別人車上的傘帶回家,或將別人的物品據為己有…等異常收集行為;甚至長輩也會走錯門,拿著自家鑰匙去鄰居家開門,種種行為讓街坊鄰居們覺得長輩「怪怪的」,就要立即有所警覺:家中長輩是否得了失智症?

研究指出失智症發病的20年前,腦部已經開始出現變化,若提早預防治療,可延緩失智症的發病至少5年,故以早期介入的效益非常高,即可大幅降低長期照顧與家庭痛苦成本;近期發現失智症也有普遍年輕化的現象,為倡導早期發現家中長輩們疑似失智徵兆即須儘快早期治療,便能有效延緩病情惡化與控制困擾行為。

為提升社區民眾對失智症的認知、瞭解正確的照顧技巧及照顧者抒發壓力的重要性,本市衛生局於今年(2014年)10月29日假永康區復國里民活動中心舉辦失智症家屬關懷輔導,透過具有豐富照顧實務經驗的專家: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佳里榮譽國民之家(下稱佳里榮民之家)吳淑芬護理師為失智症照顧者解惑,與現場民眾互動分享臨床照顧技巧,呼籲只要家屬懷疑長輩有任何失智症狀,帶至醫院神經內科、身心科或精神科門診掛號,同時更不容忽視的是照顧者本身的壓力調適問題。

佳里榮民之家吳淑芬老師分享了一個實務案例:「張伯伯今天穿得這麼帥要去哪?」一身西裝筆挺的張伯伯帥氣地擺著三七步的姿勢說:「我是17歲少年郎要去”追七仔”(意:泡妞)。」接著轉身看到來探望他的張太太,表情很疑惑:「阿母妳怎麼在這裡?」事實上,張伯伯的記憶已退化到忘記他現已是八十五歲的老公公,然而這樣的言行卻使長年陪伴到老的髮妻唏噓不已,其心情調適部分需要社會服務關懷或參與心理輔導課程,更從中學習適當照顧失智長輩的技巧,藉由支持團體協助她走過人生最低潮的時刻。

淑芬老師強調,其實長輩除了失智,健康和身體功能都還屬正常,建議家人要有長期照護的規畫;須正面看待失智症,家屬們可透過社區家屬支持團體,分享自己如何照顧或者錯誤的作法如何調整,正面回饋鼓勵其他失智患者的家屬,看護者須用正向、積極的心態心理建設,隨時勉勵警惕自己,勇敢面對家人失智後的種種挑戰。
本文作者:臺南市政府衛生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