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香料茶怎麼辨別?農藥茶如何避免?

知名手搖茶飲竟於上周被驗出含世紀劇毒DDT及多項農藥殘留,進入夏季,茶飲料需求量大增,市面上充斥各種手搖茶、包裝茶、茶葉現泡茶,產茶過程、添加物、加工及運送流程的品質管理參差不齊,每年夏季飲料店驗出超標大腸桿菌的新聞更是層出不窮,衛生安全令人擔憂。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茶葉改良場蔡憲宗課長表示,茶葉為具高經濟效益的台灣特色作物,應從農作物源頭就開始進行自主管理、定期抽檢農藥、確保不添加香料並使用臺灣茶葉,對生產者與民眾更有保障。有鑑於此,農委會茶改場率先推出「台灣茶葉產地及安全追溯雲端服務系統(簡稱,台灣茶葉產地網)」,盼創造食安源頭的正向循環,讓民眾安心看得見。

茶飲三大食安陷阱:產地環境汙染、農藥不當添加、香料茶過量飲用

有鑑於食安問題不斷延燒,但源頭、農藥、香料卻成為民眾難察覺的食安死角,蔡憲宗課長依據過去長年來對原料、產地的觀察,提出民眾常遇到的三大茶飲產製陷阱,並從中說明台灣茶葉產地網列表之茶農,在源頭管理的具體做法。

茶飲食安陷阱一:產地管理難確實

許多市售手搖茶、包裝茶的茶葉來源為越南茶,政府難以規範越南茶農的種植過程及環境,用藥、汙染源等難被追蹤與管理,而知名茶飲業者出問題的茶葉,即為進口花茶原料,政府確實很難從源頭作管理。

有鑒於此,茶改場與烏龍茶業者共同輔導設置單一企業茶菁生產專區,集結合作小農成為專區,遵從種植、採收、加工的標準化規範,相較於過去僅在茶品產出時作一次品質檢測把關,自主管理專區於每個階段自主性的評估、回報。

除了能標準化整體茶葉品質,更從茶菁→初製廠→精緻廠→代工廠→產品成品端的生產就落實定期回報,並將資料輸入回溯系統,從源頭就開始管理,確保茶農於製茶的每一階段皆遵從安全衛生的管理規範,大幅降低環境污染、衛生條件不佳的可能。

茶飲食安陷阱二:農藥殘留

農藥殘留為茶葉生產最易造成食安問題的環節。2014年9月台北市衛生局抽驗茶葉及花草茶的抽驗結果即顯示,有11.4%產品農藥殘留超標[註一]。嘉義市政府衛生局2015年3月的抽查亦顯示,蔬果農藥殘留不合格率更是高達四成[註二]!農藥在人體內代謝速度很慢,長時間接觸農藥可能導致慢性中毒,對健康造成傷害。農藥殘留如DDT具有急性毒性,主要代謝產物DDE易在動物脂肪中累積,造成長期毒性。此外,DDT也具有潛在的基因毒性,恐干擾內分泌或致癌。

因此,從栽種源頭到投入產品產出間層層對農藥殘留做把關為安全衛生管理的關鍵。從採收到投入生產應規劃經過層層品質把關,送公正第三單位檢驗農藥殘留,確保農藥殘留遠低於安全規範值,建立最安全的管理規範。

茶飲食安陷阱三:香料茶

香料茶跟全茶葉沖泡真有差嗎?臺灣甲級評茶師黃文和鹿谷茶顧問指出,分辨香料茶最簡單的方式是看包裝上的標示,而民眾也可將包裝茶倒入杯中喝完後再聞杯中的殘留味道,若餘味仍有很重的茶香,就有可能是添加香料的茶葉。

市面許多手搖茶及包裝茶業者因各種因素考量,茶葉來源多摻雜使用台灣技術移轉的外來茶種,但由於當地氣候和土壤與台灣不同,雖品種相似,仍無法展現台灣烏龍茶獨有的厚實口感,因此,許多包裝茶為增添茶味,普遍添加人工香料,長期累積恐對人體造成傷害,建議仍應選擇列入農委會茶改場溯源系統的台灣茶葉,是較安全、也較有保障。

包裝茶業者首度採用農委會開發之台灣茶葉產地及安全追溯雲端服務系統
安全衛生看的到 

在地包裝茶品牌開喜烏龍茶,支持本地農業並登錄台灣茶葉產地及安全追溯雲端服務系統,瓶身印製QR code,方便追溯產銷紀錄。民眾手機掃QR code進入茶改場自主管理專區,即可查詢產地、品種、栽培方式等基本資訊。更特別的是,民眾還可看到農藥檢驗分析,確保當批茶葉的農藥殘留不超標。蔡憲宗課長表示,產製流程資訊化公開對茶農及消費者雙方將更有保障。


資料來源
[註一]:https://consumer.fda.gov.tw/News/detail.aspx?nodeID=10&pid=11195
[註二]:https://consumer.fda.gov.tw/News/detail.aspx?nodeID=10&pid=12021


「台灣茶葉產地及安全追溯雲端服務系統(簡稱,台灣茶葉產地網)」
https://www.safetea.com.tw/TeaResumeFrontApp/Default.aspx

「台灣茶葉產地及安全追溯雲端服務系統 茶企業專區」
https://www.safetea.com.tw/TeaResumeFrontApp/Function/TeaCompany/QueryTeaProduct.aspx?CompanyId=22358925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