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預防口腔癌及口咽癌 你必須做的幾件事

預防口腔癌及口咽癌 你必須做的幾件事_圖1

報導/黃慧玫 諮詢專家/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 林哲毅

根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口腔及口咽癌是台灣男性發生率第4位,不分性別死亡率第5位的癌症,發生高峰落在40~69歲之間,發生及死亡年齡中位數均較其他癌症早10~20年。

2014年資料顯示,口腔及口咽癌年齡標準化發生率及死亡率分別為22.4912.1(10萬人口),每年有7,628名新診斷的病患,2,842名病人因此死亡,相當於每天約有21位被診斷罹患、有8人因而失去性命。

奇美醫學中心牙醫部口腔顎面外科主治醫師林哲毅表示,罹患口腔癌及口咽癌的病患,高危險族群年齡落在中壯年時期,病人皆為家庭經濟的重要支柱,而疾病輕則毀容、影響吞嚥說話功能,重則奪命,對於社會影響極大。

如何預防口腔癌及口咽癌的發生,林哲毅說,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轄下的國際癌症研究總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簡稱IARC)已將檳榔本身列為一級致癌物,證實即使嚼不含任何添加物的檳榔子也會致癌。

而高雄醫學大學教授葛應欽於1995年的研究論文指出:嚼檳榔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28倍;吸菸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18倍;喝酒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10倍;同時吸菸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無此習慣者的89倍;同時吸菸、飲酒及嚼檳榔者,導致口腔癌的機率為123倍。

顯示嚼檳榔、吸菸、喝酒為口腔癌及口咽癌的致癌因子,此外這三種不良壞習慣也會誘發其他癌症,如食道癌等疾病,對健康影響深遠,務必將不良習慣的戒除,盡早脫離相關一級致癌物的危害。

林哲毅提醒,預防措施即是戒除上述三種壞習慣,並改變自身社交習慣,自然可降低發生率。此外,若能透過有實證的篩檢工具,以期發現疾病進而接受早期治療,將相關後遺症減到最少,同時保留較完整的功能,甚至降低死亡率。

國民健康署與國立台灣大學公衛學院研究團隊合作,針對民國93年至民國98年有接受口腔癌篩檢的233萬嚼檳或吸菸民眾,進行追蹤9(平均4.5),比較篩檢組及未篩檢組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和死於口腔癌的風險。結果顯示若篩檢率達約5成,則篩檢組可降低21%晚期口腔癌發生率及26%死亡率。

林哲毅指出,口腔黏膜篩檢能檢查有無口腔癌及癌前病灶(以與檳榔有關的白斑症最常見),或有無其他口腔黏膜的異常。他提醒,檢查前一星期內不要嚼食檳榔,避免因為檳榔黏膜症導致醫師檢查不易,此外,應將口腔內活動假牙移除可做出更全方位的檢查結果。

林哲毅說,於口腔黏膜篩檢後發現有疑似陽性個案者,如白斑、紅斑、紅白斑、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疣狀增生瘤、口腔癌等,再由口腔顎面外科或耳鼻喉科的醫師再行確診,並立即接受相關切片檢查、治療或定期追蹤安排。

建議被診斷為口腔癌前病變的病人需更加注意,因多數病患有所謂區域性癌化的特性,口腔內可能不止一處有不同程度的病變,需配合醫師安排的定期回診接受檢查,並自我檢查相關症狀,若能早期發現將有更好的治療效果。

林哲毅提醒,若民眾有以下症狀,請盡快就醫進一步檢查,請勿迷信坊間偏方、傳統療法、草藥或是自行購買成藥塗抹,避免造成病情延宕。

(1)口腔癌常見的症狀:口腔內部或頸部發現腫脹和硬塊、口腔黏膜表面顏色變白或出現紅色斑塊、兩星期以上未癒合的口腔潰瘍、口腔附近部位有麻木或疼痛、口腔內有不正常的分泌物或出血、舌頭的活動性受限制和牙關緊閉等症狀。

(2)咽喉癌常見的症狀:咽喉異物感或疼痛、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呼吸困難、頸部腫塊和久治不癒的咳嗽或咳血等症狀。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