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蘋果切開變色,真的會影響營養價值嗎?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吳婉華營養師

切開的蘋果變色不代表壞掉!本文探討蘋果氧化變色的真正原因,並分享保鮮技巧與保存觀念,讓你安心吃、避免浪費,掌握水果營養的最佳時機。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經驗?明明才剛切開一顆蘋果,不過幾分鐘,原本雪白清脆的果肉,竟快速轉為泛黃甚至出現棕褐色斑點?很多人見狀立刻聯想到「壞掉了」、「營養流失了」,甚至因此整顆丟棄,覺得吃了會有害健康。

事實上,這種顏色的變化,其實是一種自然的化學反應,並不代表食物變質或營養喪失。從營養師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蘋果,不僅可以吃,還依然富含營養價值。

為什麼蘋果會變色?關鍵在氧化反應

當蘋果被切開、咬一口,或是刮傷表皮時,細胞破裂,內部的多酚類化合物暴露在空氣中,與酵素「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 PPO)」發生作用,進而產生醌類物質(quinones)。這些化合物會進一步聚合,形成類似黑色素的棕色素,導致果肉變色,這個過程稱為酵素性褐變(enzymatic browning)

這種變色,其實與香蕉、酪梨、馬鈴薯變色的原理幾乎一樣。它是自然防禦的一部分,不是腐敗,也與細菌滋生無關。因此,除非伴隨異味、黏液或腐爛,否則這樣的蘋果其實仍屬於可安全食用的範圍。

顏色變了,營養還在嗎?

雖然在氧化過程中,維生素C這類抗氧化營養素會有所下降,但這並不等於整顆蘋果的營養價值全面流失。事實上,大部分的營養素,如膳食纖維、天然糖分、鉀、鎂等礦物質,甚至部分抗氧化多酚,仍然保留在果肉中。

如何延緩蘋果變色?專家推薦2招保鮮技巧

  1. 淋上檸檬汁
    檸檬中的檸檬酸與維生素C可抑制多酚氧化酶活性,減緩褐變。

  2. 浸泡在鹽水中
    鹽水可降低酵素活性,並暫時形成保護層,阻隔氧氣。

除此之外,建議在食用前再切開蘋果,能最大限度保留營養與口感;而帶皮食用也能完整攝取蘋果中豐富的膳食纖維與多酚,只要確實清洗乾淨,就能安心享用。

我們生活中常被食物外觀影響判斷,但真正影響健康的,是營養密度與食物安全,而非色澤的深淺。蘋果切開變色是自然反應,只要未出現腐敗、異味或發霉,便無需擔心。

參考資料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