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咖啡廳偷拍案掀警覺潮,專家呼籲民眾提升隱私防護意識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台北市知名文青咖啡館「阡日咖啡」驚爆老闆徐姓男子涉嫌針孔偷拍女客與員工如廁,歷時長達13年,引發社會譁然。檢警於6月5日將其逮捕,案件曝光後掀起全台對於個人隱私與公共空間安全的高度關注。
據報導指出,偷拍行為包含在廁所裝設針孔攝影機、員工旅遊期間偷拍洗澡,並將影像分類儲存在個人與共用電腦設備中,甚至以女性姓名命名檔案,行徑令人髮指。

建構安心環境刻不容緩,防偷拍四招自我防衛

面對偷拍風險提升,衛政機關與警方提醒民眾,應養成「三檢一觀」的防偷拍習慣:
  • 檢查可疑物件:如廁或投宿旅店時,應檢查鏡子、天花板、插座、馬桶周邊是否有異常孔洞或擺設。
  • 檢視光源反射:關燈後使用手機閃光燈照射環境,觀察是否有鏡頭反射。
  • 下載防偷拍APP:利用紅外線或磁場感應功能,協助偵測周邊可疑攝影裝置。
  • 觀察環境人物:留意可疑人士長時間逗留、無實際用途的設備或擺飾物件。

呼籲業者加強巡檢與責任落實,維護顧客權益與商譽

專家指出,餐飲與旅宿業者有責任定期巡檢場內設施,並提供顧客「偷拍通報機制」與即時應變窗口,以保障消費者安心。若未善盡管理責任,不僅損害顧客隱私,更將嚴重打擊品牌信譽。

消基會建議主管機關可強化法規,要求特定場所公開張貼「防偷拍聲明」,並引導業者配合技術巡檢與教育訓練,逐步建立「無針孔安全環境認證」制度。

偷拍行為不僅違反隱私,更已構成性別暴力與犯罪。警方提醒,依《性騷擾防治法》與《刑法》相關條文,非法錄影、偷拍可處罰金及刑責,民眾一經發現可疑裝置,應即時通報警方並保留證據。

台灣社會正朝向更多元與包容邁進,尊重他人身體與隱私,才是健全社會的基礎。唯有共同建立對偷拍零容忍的價值觀,方能創造真正的公共安全空間。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