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乳癌飲食迷思破解!營養師公開正確的乳癌飲食原則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吳婉華營養師

本文深入探討乳癌的危險因子與預防方法,並破解乳癌飲食迷思,分享正確的健康飲食與生活習慣,教你如何有效降低乳癌風險、提升治療效果,讓健康從日常開始扎根。

乳癌是我國婦女罹患率最高的癌症。根據衛福部死因統計與國民健康署癌症登記資料,每年約有超過一萬名女性確診乳癌,且有兩千多人因此逝世,相當於每天約有31位女性被診斷出乳癌,6位因乳癌失去生命。

乳癌的危險因子有哪些?

乳癌的形成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年齡增長、家族遺傳(如基因突變、乳癌家族病史)、早期初經(12歲前)、晚期停經(55歲後)、生育狀況(未生育、晚生育或未哺乳)、相關癌症病史(卵巢癌、子宮內膜癌)、以及生活習慣因素如抽菸、飲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運動和肥胖。

預防乳癌,從生活開始

根據美國癌症研究學院(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AICR)的報告,約38%的乳癌病例是可以透過預防避免的,特別強調女性應從年輕時期開始養成健康生活習慣,包括均衡飲食、維持理想體重、規律運動、遠離菸酒,以及適當管理心理壓力。此外,針對乳癌患者,研究顯示適當的營養介入,確保化療期間充足的能量與營養素攝取,有助提升治療效果並減輕藥物副作用。調整飲食與增加身體活動,不僅能緩解長期治療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有助於降低共病風險,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進而促進患者的長期健康。

破除乳癌飲食迷思

  • 迷思一:喝牛奶會導致乳癌
❌ 乳製品含荷爾蒙,會刺激乳癌生長。
✅ 事實上,目前沒有科學證據支持牛奶會直接引發乳癌。牛奶中天然荷爾蒙含量極低,適量攝取乳製品是安全的。

  • 迷思二:乳癌患者不能吃大豆及其製品
❌ 大豆中植物性雌激素(異黃酮)會刺激乳癌細胞。
✅ 研究指出,天然大豆製品(如豆腐、豆漿)適量攝取不僅安全,還可能具有保護作用,但應避免高劑量異黃酮補充劑。

迷思三:吃素就能避免乳癌
❌ 單純吃素即可預防乳癌。
✅雖然蔬果豐富的飲食有助降低癌症風險,但單靠吃素無法完全防癌。還需結合運動、戒菸及定期健康檢查等多重生活方式調整。

  • 迷思四:喝咖啡或茶會增加乳癌風險
❌ 咖啡因會刺激乳腺,引發乳癌。
✅ 大多數研究顯示適量飲用咖啡或茶不會增加乳癌風險,甚至咖啡中抗氧化物有助保護身體。

乳癌患者的飲食建議

均衡攝取新鮮天然食物,是乳癌患者飲食的核心原則。多吃蔬菜、水果、全穀類、禽類及魚類,適度減少紅肉、精緻食品、甜食及高脂乳製品,能改善早期乳癌患者的整體預後與存活率。科學證據顯示,遵循地中海飲食的乳癌患者,乳癌發生率和死亡率較低。地中海飲食中豐富的多酚化合物與膳食纖維,被認為具有抗癌保護作用。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WCRF/AICR)建議:
  • 維持健康體重
  • 規律運動
  • 採用高膳食纖維且富含大豆的飲食
  • 限制脂肪攝取(特別是飽和脂肪酸)

此外,乳癌患者若能更嚴格遵守地中海飲食模式,可降低乳癌復發、整體癌症死亡率與心血管等共病風險。其可能的保護機制包括:減少體重和腰圍、改善血糖與胰島素指標、提升抗氧化能力。歐洲臨床營養與代謝學會(ESPEN)最新指南建議癌症存活者採用富含蔬果與全穀類,適量攝取乳製品,限制紅肉攝取且避免加工肉品、糖與酒精的健康飲食。美國癌症協會(ACS)則提醒,應優先從天然食物攝取維生素、礦物質與抗氧化劑,而非依賴營養補充品。

與其著重於單一食物或成分的療效,乳癌患者更應該培養「健康的飲食模式」,並在治療前、中、後持續改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有效提升長期存活率和生活品質,讓健康成為最堅實的防線。

參考資料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