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

白芨
    別名
    別名
    白及、連及草、凍瘡藥、甘根、白雞兒
    主治
    主治
    肺胃出血,衄血,外傷手術出血,肺結核,燙傷,皮膚皺裂,潰瘍傷口,跌打骨折,惡瘡癰腫,敗疽死肌。
    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止吐血,肺損者能復生之,去腐逐瘀生新,除面上皯皰,塗手足皴裂,令人肌滑,止血,抗菌,收斂,生肌消腫,保護黏膜。
    用途分類
    用途分類
    理血藥(止血)、止血藥(收斂止血藥)
    用法與用量
    用法與用量
    內服:6~15克,煎服。
    禁忌
    禁忌
    外感及內熱壅盛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基原
    蘭科(Orchidaceae)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 (Thunb.) Rchb.f.或臺灣白及Bletilla formosana (Hayata) Schltr.之乾燥塊莖。
    拉丁生藥名
    Bletillae Rhizoma
    英文名
    Common Bletilla Tuber
    性味與歸經
    味苦,味甘,味澀,性微寒,歸肺經,歸肝經,歸胃經
    化學成分
    1,4-二[4-(葡萄糖氧)苄基] -2-異丁基蘋果酸酯(Militarine)。
    性狀
    1. 白及:灰白色或黃白色不規則扁圓形,長1.5~5公分,厚0.5~1.5公分。
    2. 臺灣白及:黃褐色或棕褐色不規則圓錐形或長圓錐形,長2.5~3.5公分,厚1~1.5公分。
    3. 斷面類白色。無臭,味苦,嚼之有黏性。粉末黃白色。
    藥用部位
    乾燥塊莖。
    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夏、秋季採收,去除莖葉及鬚根,洗淨,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晒至半乾後去除外皮再晒乾。
    2. 儲藏:置乾燥處,防黴、防蟲蛀。
    產地
    生長於山野、山谷較潮濕處。分布於四川、貴州、雲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