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過敏性鼻炎的預防及治療

過敏性鼻炎的預防及治療_圖1

作者/馬偕紀念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 徐瑋婷 文章出處/本文摘錄自馬偕紀念醫院院訊

冬天一到,我們可以注意到身邊很多人開始出現鼻子癢、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的症狀,嚴重時甚至出現頭痛、嗅覺障礙、結膜炎、慢性咳嗽的情況。究竟是感冒還是過敏常常讓人摸不著頭緒。

鼻炎指的是鼻部黏膜出現發炎反應。過敏性鼻炎指的是指針對特定過敏原(allergen)吸入後,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引發的鼻炎過程。引起鼻炎的原因,除了過敏之外,還有感染、荷爾蒙失調、藥物、職業病(例如:化學溶劑)或是自律神經失調等。

獲得正確的病史和詳細的鼻部檢查可以幫助區分鼻炎的原因。主要可分為過敏性跟非過敏性兩大類。

過敏性鼻炎可依過敏原暴露的模式分為季節性、全年性與偶發性,依發作的頻率分間歇型或持續型,或依症狀的嚴重度分輕度及中重度。非過敏性鼻炎分為感染性的及非感染性的,前者最常見的就是病毒感染(如:感冒),當出現濃稠有顏色的鼻涕,且症狀在5 天後加劇或持續超過 10 天以上,則需懷疑是否合併細菌感染引發繼發性鼻竇炎,建議就診評估是否需使用抗生素治療。非感染性的有所謂的萎縮性鼻炎、味覺性鼻炎、血管運動性鼻炎及藥物誘發性鼻炎等。

在台灣過敏性鼻炎的盛行率並不低,若父母雙方都有過敏體質,則小孩得到過敏性鼻炎機率增加且發作的年齡也會提前。

此外氣喘與過敏性鼻炎關係密切,在世界衛生組織所提出的「過敏性鼻炎及其對氣喘之影響(ARIA)」指引中,更提出「同一呼吸道,同一疾病」的觀念。有研究指出若在孩童時未能好好的控制過敏性鼻炎會增加孩童之後產生氣喘的機率,也會導致有合併氣喘的孩童其症狀持續至成人期的風險增加。臨床上,治療過敏性鼻炎也有助於控制氣喘發作及改善氣喘症狀。

過敏性鼻炎的處理原則有減少過敏原曝露、藥物治療、免疫療法和外科手術。疾病的嚴重程度與持續時間跟環境中過敏原的濃度相關,減少過敏原數量即有助於症狀的改善。預防遠勝於治療,因此最重要的第一步就是避免接觸過敏原。

在台灣,最常見的過敏原是塵蟎,要避免或減少塵蟎,建議採取多方面的環境控制方法,有以下建議的幾種方式:

一、家中避免舖設布質地毯,移除或減少臥室布製窗簾及絨毛玩具。

二、每週清理屋內,特別是臥室的各式家具(使用除蟎劑)

三、每隔一到二週用55℃至60℃ 的熱水洗滌被單、枕頭套。

四、維持良好室內通風及濕度盡可能控制在50% 以下。

五、直接在陽光下曝曬床墊、地墊、和地毯超過3 小時以撲滅塵蟎。

六、使用HEPA(high-efficiency particulate air cleaner)濾網之空氣清淨機。

除此之外還有家塵、蟑螂、貓狗等寵物身上的皮屑和黴菌孢子,也都是常見的過敏原,因此了解過敏原及有效避免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詳細的病史或是多樣同時過敏原試驗(Multiple antigen simutaneous test)都可以幫助釐清過敏原。

過敏性鼻炎藥物治療的最大原則是在病情發作時緩和或減低疾病帶來的傷害,改善病人生活品質,進而增加工作或學習效率。治療的準則依發作的頻率及嚴重度而異,若無症狀,只需注意避免過敏原,不需任何藥物。

用藥選擇建議使用階梯性治療原則,由單一用藥開始,再根據病人的臨床症狀發作的頻率、持續的時間及嚴重程度,逐步增加調整至合併使用多種藥物,當病情控制穩定及有效的改善環境後,就可以慢慢調降用藥劑量及種類,達成維持生活品質及降低藥物副作用的最佳效果。也需注意易與過敏性鼻炎同時存在的共病症,視患者個別狀況調整藥物的使用。

若是有輕微的或偶發的症狀,則可以使用抗組織胺做為第一選擇,第二代抗組織胺相對第一代抗組織胺可以有效減少嗜睡、口乾等副作用;若是有中重度以上的症狀或持續時間較長,則以局部鼻用類固醇噴劑為單一治療首選,需要知道的是,這類藥物一般約7 8 小時開始作用,約至兩週後才達到最大治療濃度,可能需要一些時間才能產生明顯療效。上述方法如果不能有效的控制鼻塞症狀,則可以考慮加上去充血劑,但是必須要特別提醒,不當使用(如太過頻繁) 鼻用去充血劑,將導致鼻黏膜的「反彈性充血現象」而產生藥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因此建議短期使用,一般建議使用上不超過10 天。短期口服類固醇於症狀嚴重且多種藥物使用無效之後使用,但要謹慎評估,避免長期服用而產生的副作用。

此外,當藥物治療的成效不佳時,必須重新評估,排除有其他非過敏性的問題,且針對鼻部構造做詳細的檢查,例如排除鼻中膈彎曲、下鼻甲過度肥厚、鼻息肉增生、腺樣體肥厚、慢性鼻竇炎或鼻部腫瘤。部分患者可以考慮透過手術的方式改善對藥物反應不佳的鼻塞症狀,例如雷射下鼻甲成形手術、鼻中膈鼻道成形手術或微創下鼻甲手術,不論何種手術,都建議諮詢專業醫師的協助評估。

「免疫療法」俗稱減敏療法,先經由抽血進行過敏原的檢測,施打小劑量類似過敏原的抗原進入體內,用以刺激體內免疫功能的運作,進而減緩過敏的發作。目前在台灣,免疫療法主要是經由皮下注射的方式進行,在治療的過程中,機率極低但仍有可能會引發強烈過敏反應的風險,因此尚不普及用於過敏性鼻炎的治療。近年來歐洲及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 通過使用口服方式的舌下滴劑進行減敏治療。舌下滴劑的安全性高,目前文獻尚未有引發強烈過敏反應危及生命的案例,且患者的順從性高,可能是未來針對具有特定過敏原且藥物治療不佳的過敏性鼻炎患者治療的主流,需針對病人本身的狀況,隨時回顧最新的文獻,以給予病人最佳的治療建議。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