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關於網路霸凌這件事

關於網路霸凌這件事_圖1

文/馬偕紀念醫院協談中心組長 呂奕熹 整輯/黃慧玫 圖片設計/Anita  文章出處/本文摘錄自《馬偕紀念醫院院訊》

因為小模被網路霸凌而自殺的事件,引起社會大眾的廣泛討論,不僅肉搜造成事件的主角,也引起抨擊網路氾濫跟捍衛網路言論自由的兩極化衝突。

霸凌發生時,霸凌者跟受霸凌者之間必定存在著一種關係,學校的霸凌中這種關係叫同學,工作場所中的霸凌這種關係叫同事,而在虛擬的世界中這種關係叫網友。所以引發霸凌這件事的是人,網路不過是工具。將網路霸凌的責任歸咎給網路言論太自由,沒有好的法規管理約束,或是「使用網路科技的人都是壞人」這種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說法,不僅沒有解決問題,還放錯焦點!甚至是對使用網路科技者的另一種霸凌!但是反過來說,網路的使用也有所謂的「版規」,違規時就會有版主進行管理刪除,或是給予停權。版主若沒有盡責善加審查,當然會引起很多的聯想,也造成當事人的困擾。

網路上的網友把面對霸凌的人分為三種層次。第一種是「強者型」,任何的正反面言論都對他毫無作用,甚至在網路上相互叫戰,絲毫不退卻,完全奉行「贊成我的人+反對我的人=注意我的人」這樣的方程式,不僅不受任何干擾,還很開心。

第二種是「無感型」,發表言論之後就完全對任何的回應不予理會,既不按讚也不反駁,任何的言論都如同石沉大海,自然也就引不起任何風浪。以上這兩種類型的網友,基本上不用太擔心會遇到網路霸凌的困擾。

第三種類型是「敏感型」,對於自己在網路上的形象相當在意,若是公眾人物的話更是擔心負面的評論,每天會上網搜尋有關自己的任何報導,甚至加以反駁、解釋,但往往在誤解下變成「此地無銀三百兩」的窘境。此類型的人很容易受網路影響,不僅情緒、行為都受干擾,也因為過度在意資訊的進展,出現網路沉迷的現象,非常需要接受協助。

如何處理網路霸凌這件事呢?幾個觀點供大家參考:

1.善用科技保護自己

發表言論,霸凌者就來回應謾罵的貼文,那麼常常清理,把這些回文刪掉,把帳號、文章設定為好友才能回應,清理好友名單,把常謾罵或是不相關的人剔除;或另開新帳號,對加入好友的名單加以審核。善用網路平台的管理工具,雖然麻煩一點,但可以讓面對的麻煩也少一點。別忘了,文章是你寫的,貼在自己的帳號,當然有權力做刪除的動作。

2.不理會,不繼續被傷害

若覺得管理平台很麻煩,那就讓自己大氣一點,接受這些言論,不去理會、回應,多寫幾篇,把不當回應給推到後面看不到的地方。若對方仍篇篇回應,也可以暫時關掉帳號就好。以現在社會大眾媒體的傳播頻率,訊息在一週內沒有回應,很容易就會被忽略。屆時先把對方帳號封鎖,然後再續開帳號就OK了。遇到工作霸凌,離開這家公司就輕鬆自在,對網路上的霸凌當然也可以選擇斷線或不看。雖然處理的方式比較阿Q被動消極,但是,有效,至少不會繼續接受霸凌者的傷害。

3.不要對自己亂貼標籤

面對亂貼別人標籤的人,最厲害的不是撕下標籤反貼回去,而是讓他怎麼貼也貼不上!許多人雖然不愛貼別人標籤,但卻老是要貼自己的標籤,自怨自艾,對許多網友來說,你都自己貼了,那我就不客氣多貼一點!

4.善用科技求證,不亂隨之起舞

網路上常常出現所謂的「打臉文」,意思就是說某個人寫了一些東西之後,另一位網友就提出具體的實證來證明這篇文章的錯誤,讓很多原來是來討安慰的作者反而變成被指責的對象!這種現象非常符合心理學中所說的「加害者─受害者─救援者」的三角循環模式。有些網友一看文章就幫腔一起罵,結果打臉文出來後臉都綠了!若是能善用科技,先做求證,或是等等別人的回應,再看看是否要給予聲援,不亂隨之起舞,才不會讓自己認知錯亂。

5.回歸現實的世界

處理網路霸凌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離開虛擬的世界回到現實生活。可惜的是,很多在網路世界的人,就是因為在現實生活遭到霸凌,才會躲到虛擬的世界裡面。家人忙得沒有時間坐下來聊天,朋友聚會全在手機社群、遊戲中安靜地度過,工作的夥伴永遠在LINE跟FB上開視訊會議,人跟人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回歸現實生活,怎麼做?放下你的手機、科技產品,給自己48小時不要碰;做什麼呢?想想過去沒有手機、電腦、電視的時候,我們都會做什麼?或是我們的長輩那一代,他們會做什麼?或許,就會有答案。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