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立冬補冬是為了能抵禦嚴寒的侵襲,萬不可盲目進補!

文�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鄧正梁醫師

立冬,作為冬季的第一節氣,於每年的11月8日前後,又是人們進補的最佳時期。立冬單從字面上可解釋為:“立,建始也,冬,終也,萬物收藏也。”立冬意味著冬季的來臨,萬物開始潛藏蟄伏。中醫學認為,這一節氣的到來意味著陽氣潛藏,陰氣盛極,草木凋零,萬物活動趨向休止,宜養精蓄銳,為來春生機勃發作準備。

在台灣民間有立冬補冬之習俗。每逢這天,人們都以不同的方式進補,為了是能夠抵禦嚴寒的侵襲。那麼在實際生活中,立冬日我們到底該注意些什麼呢?《黃帝內經•四季調神大論》中指出:“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以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這段經文精闢地論述了調養和飲食方法,並根據自然界的變化引入人體冬季養生的原則,它告訴我們,冬天是天寒地坼,萬木凋零,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人體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的轉化而潛藏於內。因此,冬季養生應以斂陰護陽為根本。在精神調養上要力求其靜,保持心神的安寧,含而不露,避免煩擾,使體內陽氣的得以潛藏

在起居調養方面,在寒冷的冬季,要早睡晚起,日出而作,保證充足的睡眠,有利於陽氣潛藏,陰精蓄積。而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即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寒邪易於侵入。

飲食調養要遵循“秋冬養陰”“無擾乎陽”“虛者補之,寒者溫之”的古訓,少食生冷,但也不宜燥熱,食用熱量較高的膳食為宜,同時也要多吃新鮮蔬菜以避免維生素的缺乏,如:牛羊肉、雞、魚,多飲豆漿,多吃蘿蔔、青菜、豆腐、木耳等。此外,還要因人而異,中醫養生原則,少年重養,中年重調,老年重保,耋耄重延。故“冬令進補”應根據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選擇清補、溫補、小補、大補,萬不可盲目“進補”,以免不適體質,反而出現口臭心煩失眠或身體不適的情形。



鄧正梁醫師小檔案
現任:天明內湖中醫診所院長
   KingNet國家網路醫院中醫內科駐院醫師
學歷:南京中醫藥大學博士班研究
   長庚大學傳統醫學研究所
經歷:振興復健醫學中心中醫科主治醫師
   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內二科總醫師
專長:紅斑性狼瘡、慢性肝炎、慢性腎衰竭、甲狀腺亢進
網址:鄧正梁醫師的個人專區
本文作者:鄧正梁醫師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