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全球趨勢亞洲實證,更年期婦女如何有效緩解症狀?

來自亞太地區的婦產科及更年期醫學專家,3月1日至3月4日齊聚台北舉行亞太更年期聯會第三屆學術研討會,由於低劑量賀爾蒙療法已成為目前全球在改善更年期症狀上的治療趨勢,而PAM研究(The Pan-Asia Menopause Study)則是迄今在亞洲所進行的最大型的多中心研究,針對亞太地區11個國家、9個種族之健康停經婦女所做的研究顯示,結果證實低劑量賀爾蒙療法在更年期症狀的緩解與提昇生活品質均有明顯的效果,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與耐受性。

亞太更年期聯會會長 黃國恩教授表示:The Pan-Asia Menopause (PAM) Study的研究發現,9個亞洲種族停經婦女皆有不同程度的更年期症狀,低劑量賀爾蒙療法在血管舒縮症狀與熱潮紅次數、陰道細胞成熟指標與陰道乾燥萎縮等研究項目上,均能獲得相當於高劑量的效果。

研究以黃體素/雌激素含量為0.625/2.5mg、0.45/1.5mg、0.3/1.5mg三種劑量進行,研究發現,在低劑量(0.3/1.5mg)的治療效果和高劑量的治療效果相當,血管舒縮症狀的發生頻率在治療1週後即有75%以上婦女明顯下降。同時,陰道對雌激素作用的臨床評估指標,也是陰道萎縮症狀之緩解效果的指標的VMI,亦獲得有效改善。

而PAM Study的另一項研究發現,賀爾蒙療法自停經初期就開始使用,其效益較多且風險較低。黃國恩教授表示:「賀爾蒙療法應在更年期開始或早期就要開始使用。如果不早點開始,更年期本身就會造成血管疾病及骨質疏鬆等因賀爾蒙失調造成的疾病,尤其是血管的疾病一旦造成,即使再補充賀爾蒙療法也無法恢復。

而相較於其他劑量可能引發的副作用,低劑量(0.3/1.5mg)明顯能減輕乳房不適,而在改善乳房疼痛的項目上,低劑量的表現與高劑量相比更可能達到2倍的差異。

2006年9月,PAM Study繼續發表對於生活品質改善的成果,參與研究者紀錄29種停經症狀在受試期間的發生情形,這些症狀分屬4項影響生活品質的指標「血管舒縮指標、心理社會指標、身體狀態指標、性生活指標」。而整體而言,以越南婦女和巴基斯坦婦女的基礎分數最高,亦即她們在特定指標中的苦惱程度較高,而印尼、馬西亞來、台灣及泰國的婦女感到苦惱的程度則是最低的。

目前全球醫界在運用「雌激素療法(ET)/賀爾蒙療法(HT)」治療更年期症狀時,會依據個別婦女特有的效益風險概況進行個人化的治療,並處方最低有效劑量,僅可採用符合治療目標與婦女之風險考量的最短療期,不可用於預防心血管疾病,需定期重新評估,治療目標與風險會隨時間而改變。

黃國恩教授表示:低劑量賀爾蒙療法是治療的趨勢,可緩解血管舒縮症狀、陰道萎縮的症狀、預防停經後骨質疏鬆症、保護子宮內膜。與高劑量比較,耐受性與安全性都相對提高。因此有更年期症狀的婦女,還是應該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與建議,選擇適當的方式來幫助自己緩解不適症狀,提昇生活品質。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