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轉移性乳癌別擔心,正確治療也可有彩色人生

一名女性37歲時,因與交往三年的男友分手後而精神分裂發病,於北市聯醫規則治療、控制良好。於98年在46歲時,她發現右乳有硬塊,自行塗藥,一年後因腫瘤會出血,求治婦產科,後轉至一般外科檢查,發現右乳上側有一近10公分紅色腫瘤,中央有部分壞死觸碰容易出血。經粗針切片證實為侵犯性乳癌,雌激素受體(ER)陽性,第二型人類表皮生長因子接受體(HER-2)陰性。

圖片來源:by stockimages from FreeDigitalPhotos.net

進一步電腦斷層及骨骼掃描發現已有腋下淋巴、小顆肺、骨轉移,經與病人及家屬討論,病人仍希望積極治療,遂行人工血管植入術,接受俗稱小紅莓及歐洲紫杉醇半年共八次化學治療,結束時腫瘤已縮至4公分大小(且無明顯肺、骨轉移)。而後於100年3月進行右乳房根除手術,因術前已停經,術後給予安納柔(Anastrozole)抗賀爾蒙治療,二年後疑骨轉移後復發,經癌骨瓦(Xgeva)標靶治療後,無骨轉移跡象至今,依然持續藥物治療控制良好。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任盧瑞華表示,乳癌為國人女性發生率第一名,死亡率第四名,而有少數病患一經發現乳癌就為第四期,有遠處轉移,最常轉移的器官為骨、肺、肝及中樞神經,其中位平均存活為18-30個月,不過依乳癌次分類(subtype)有所不同,賀爾蒙接受體陽性最佳,三陰性則最差,而只有骨或軟組織轉移比內臟或中樞神經轉移有較好存活,可依五個預後因子分為三風險族群(低、中、高)而有不同存活,甚至有2-3%可有高達20年之存活。轉移性乳癌病患治療的目標在於平衡治療產生的毒性及臨床效益,達到延長存活,提高生命品質,延後復發及癌症相關症狀控制。

盧瑞華提醒,需要長期監測檢查,包括身體理學檢查、生化、癌指數及放射、核醫檢查、治療以賀爾蒙治療為主,化學治療為輔,少數手術治療,若HER-2陽性,則加其對抗之標靶治療,如此下來,懷抱希望,隨著醫療進步,亦可以達到同這名女性一般的彩色人生。
本文作者: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一般外科主任盧瑞華

延伸閱讀

穴位舒緩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