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流產不是妳的錯!揭開小產常見原因與飲食調理重點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吳婉華營養師

經歷流產後該怎麼照顧自己?本文整理流產後飲食營養、情緒調適與日常照護指南,幫助溫柔修復、安心重啟下一段孕育旅程。

對許多女性來說,流產是一段難以言喻的經歷,不只是身體上的失血與疲憊,更是一種心理上的空洞與失落。在這段需要身心共同療癒的時間裡,適當的營養補充與良好休息,不僅能協助身體恢復元氣,也是一種面對傷痛、重新出發的重要力量。

流產的警訊有哪些?

陰道出血是最常見的流產徵兆。若出現以下任何症狀,應儘速聯繫婦產科醫師:
  • 陰道點狀出血或明顯出血,無論是否伴隨疼痛
  • 陰道突然流出大量液體
  • 有組織分泌物從陰道排出
  • 劇烈的腹部疼痛或持續痙攣
  • 骨盆或下背部的壓迫感或疼痛
  • 懷孕初期的症狀突然消失,如噁心、乳房脹痛不再出現,甚至有「不再懷孕」的感覺

在懷孕初期,輕微咖啡色或褐色點狀出血屬常見現象,無需過度緊張。然而,若出血量增加、顏色轉為鮮紅,或伴隨腹部疼痛,建議立即就醫檢查,以確保安全。

為何會發生流產?醫學上的可能原因

流產可能與染色體異常、荷爾蒙失調、子宮結構異常或感染等因素有關。無論背後原因為何,流產後的修復期都是幫助身體回復、情緒調整的關鍵時刻。這段時間的營養照護與生活節奏調整,就像為土壤補充養分,為下一次孕育生命創造更健康的條件。

流產後的營養補給:讓身體慢慢找回平衡

  1. 蛋白質是修復的基石
    身體在經歷流產後,需要大量能量與營養來修復組織。蛋白質中的胺基酸,是細胞再生與免疫力重建不可或缺的角色。
    ✅建議攝取:
    • 豆腐、豆漿等豆製品、魚類(如鯖魚、鮭魚)、雞胸肉、瘦肉、雞蛋、牛奶等。可採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讓營養更穩定地釋放,減輕腸胃負擔。

  2. 補鐵抗疲勞,恢復活力
    失血常造成鐵質流失,引發疲憊、頭暈等症狀。
    ✅建議攝取:
    • 動物性鐵(血基質鐵):豬肝、豬血、牛肉、雞心等。
    • 植物性鐵(非血基質鐵):菠菜、黑芝麻、紅鳳菜、黑豆、紅豆等。
      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如芭樂、奇異果)能幫助鐵質吸收,提升補血效率。

  3. 葉酸:為下一次孕期打好底子
    葉酸是細胞增生與組織修復的關鍵,對女性生殖健康尤其重要。
    ✅建議攝取:
    • 深綠色蔬菜(花椰菜、菠菜等)
    • 雞蛋
    • 堅果與種子類(葵花籽、南瓜子、杏仁、核桃等)

  4. 維生素D與情緒支持
    維生素D參與免疫系統與情緒穩定的調節,缺乏時可能影響心理健康。
    ✅攝取方式:
    • 曬太陽(每日約15-20分鐘)
    • 油脂豐富的魚類(鮭魚、秋刀魚、沙丁魚)
    • 雞蛋
    • 維生素D強化牛奶或補充劑

  5. Omega-3:對抗發炎與情緒低潮
    Omega-3脂肪酸不僅抗發炎,也有助穩定情緒與降低焦慮感。
    ✅建議攝取:
    • 亞麻籽油、核桃、奇亞籽
    • 鮭魚、鯖魚、沙丁魚

  6. 水分補充不可忽視
    流產後的身體容易處於缺水狀態,多補充水分有助代謝與情緒穩定。

飲食上的禁忌

需避免:
  • 高糖、高鹽與加工食品(如速食、零食),這類食物容易引發身體發炎反應,影響荷爾蒙調節
  • 過度油膩、辛辣或刺激性食物,恐加重腸胃負擔
  • 咖啡因與酒精攝取,會影響睡眠與神經系統穩定

心理調適同樣重要

身體的恢復固然重要,但情緒的修復更不能忽視。流產可能帶來失落、悲傷、甚至自責等情緒,建議:
  • 與伴侶或信任的親友談談
  • 若持續出現焦慮、情緒低落或睡眠困難,建議尋求專業心理師協助

術後的日常照護與回診追蹤

為避免感染與加重身體負擔,請注意以下事項:
  • 術後1~2週內,避免將任何物品放入陰道(包括衛生棉條、性行為或陰道灌洗)
  • 遵醫囑安排回診,檢查子宮恢復情況

若出現下列症狀,請立刻就醫:
  • 每小時需更換2片以上夜用衛生棉,持續出血超過2小時
  • 發燒、寒顫
  • 劇烈腹痛或持續性不適

照顧好自己,是最深的溫柔

小產,並不代表失敗,而是一段需要時間、耐心與愛去撫平的生命經歷。在這段身心都在療癒的旅程中,科學的營養照護、溫柔的自我接納,以及家人與伴侶的陪伴,都是重新站起來的重要力量。
請記得:身體的修復需要時間,情緒的平穩同樣值得被理解與尊重。當你願意溫柔地對待自己,未來的那份幸福,也會在不遠的前方,悄悄向你靠近。

參考資料

醫學名詞 :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