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莧菜

刺莧菜
    別名
    別名
    刺莧、野刺莧
    主治
    主治
    赤白痢疾(兒童腹瀉)、濕熱腹痛、痔瘡出血、白濁(尿液出現白色混濁物)、血淋(尿中帶血)、皮膚濕疹。
    功效與作用
    功效與作用
    清熱利濕,解毒消腫,涼血止血。
    用途分類
    用途分類
    止血藥(涼血止血藥)
    用法與用量
    用法與用量
    內服:15~60克,煎服。外用:新鮮藥材適量,搗爛敷於患部。
    禁忌
    禁忌
    陰盛陽虛體質、脾虛便溏(體質降低、身體難排水、糞便不成形)、慢性腹瀉者禁用。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懷孕/授乳注意事項
    性涼,建議在醫師指導下使用,避免影響胎兒發育。
    基原
    莧科(Amaranthaceae)植物刺莧Amaranthus spinosus L.之乾燥全草。
    拉丁生藥名
    Herba Seu Radix Amaranthi
    英文名
    Spiny Amaranth Herb
    性味與歸經
    味甘,味淡,性涼,歸胃經,歸脾經,歸大腸經
    化學成分
    根含α-菠菜固醇、混合皂苷、齊墩果酸皂苷元;莖葉含α-菠菜固醇、三十一烷。
    性狀
    根圓錐形。莖淡黃色或淡黃綠色圓柱形,長30~70公分,直徑0.3~0.5公分,上部有微毛,斷面類白色。葉互生,灰綠色長卵形。穗狀花序密生小花。花單性,雌雄同株。胞果卵形。種子黑色細小。氣微,味淡。
    藥用部位
    乾燥全草。
    儲藏法
    1. 採收加工:全年皆可採收,去除鬚根後洗淨晒乾。
    產地
    生於村莊旁空曠荒地。分布於西北、中南、華東、華南、西南。

立即訂閱我們的電子報

掌握最新健康消息!